在仓库管理工作里,不管是想提升仓库容积率,将空间进行充分且合理的运用,还是期望提高作业效率,减少那些毫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,数据分析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一名出色的仓库管理人员,必然会高度重视仓库数据分析,并且要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。至少要做到定期对库存数据、进出库数据展开分析。那么,具体要分析哪些内容呢?
1. 发货频率与数量:明确哪些货品发货频繁,统计每日发货量以及发货次数。根据这些数据,判断当前货品所处的库位在拣货时是否便捷。要是不够方便,就有必要考虑将其转移至更利于拣货的位置。
2. 拣货区库存与补货:检查拣货区当前货品的数量,结合当下的销售情况,估算这些库存还能维持多久的拣货需求,以此决定是否需要补货。
3. 整体库存与盘点:审视整体库存数量,判断是否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盘点,避免因缺货导致订单无法完成。
4. 一货多位与同款合并:针对存在一货多位情况的货品,统计其究竟占用了多少个库位,评估是否需要开展同款合并整理工作,以优化存储布局。
5. 呆滞货品处理:对于长时间未发货的货品,思考是否应将其转移至呆滞货品区,释放宝贵的存储空间。
1. 库位分类统计:统计当前拣货区和存储区中,大、中、小库位各有多少;地堆库位、重型货架库位、轻型货架库位分别有多少;方便取货、不方便取货以及非常不方便取货的库位各有多少。
2. 拣货频次分析:确定通常哪些区域、哪个巷道以及哪一层的库位拣货频次较高,以便更合理地安排货品存储。
3. 库位货品情况:了解每个库位存放货品的种类数量,对于那些长时间未发生变动的库位货品,考虑将其移至货架上层,或者集中转移到呆滞库存区域,把库位腾出来给更急需的货品。
4. 一位多货影响与处理:当出现一位多货的情况时,统计一个库位中具体有多少种货品。若在5种以内,影响相对较小;若超过5种,可能会对拣货效率产生影响,此时就需要考虑采取一些措施,比如设置清晰标识,或者将数量较少的货品移走。
5. 库位饱和度与空间利用分析:倘若掌握了货品的体积数据,就能够分析出哪些库位处于存储饱和状态,哪些不饱和,并计算不饱和库位的占比,思考如何将这些不饱和库位充分利用起来。若知晓货架尺寸和巷道间距,还可以分析每个波次、每张配货单的行走路径,以及拣货完成后来回需要行走的距离,从而优化作业路线。
如果不进行数据分析,就无法判断货品所在库位是否合理,难以了解整个仓库的空间利用状况,也就无法对仓库进行有效的整体优化,甚至还会对绩效考核方案的合理性造成不良影响 。
破译汽车物流供应链背后的京东力量:从LEED金级BTS定制仓到7个月全托管高质量交付
4136 阅读快运江湖的“老大哥”回来了!
1692 阅读深圳市道路货运零排放走廊建设启动大会圆满落幕,双轮驱动推动绿色转型
1102 阅读关于河南伍伍品牌管理有限公司2025年度仓储服务、物流运输服务的招标公告
834 阅读永辉下半年扩张前置仓
809 阅读2024年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.4万亿元,业务量完成1750.8亿件
807 阅读避雷!某贸易公司碰瓷中国物流
737 阅读Temu前置仓投入使用
729 阅读中国邮政第28条国际航线,”杭州=东京“货运航线开通
714 阅读顺丰助力抖音即时零售商家新鲜次日达
704 阅读